花钱买的“洋院士”,早晚出洋相
2024-08-28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小说《围城》里有个情节:主角方鸿渐出国留学,买下“克莱登大学”博士文凭,凭此获得国内大学教职。“克莱登大学”,遂成为“野鸡大学”的代名词。
(图源:电视剧《围城》)
最近,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出了把风头。这个号称由多国科学家、学术团体创建的科学院,据说是“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认可度最高、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”。国内多位学者称,他们曾收到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邀请参选院士的邮件,只要付上40万-100万元人民币的服务费,就能增选成功。
掏钱评个“洋院士”?不少学者表示拒绝,说这类“水院士”没啥含金量,要戴了这帽子,妥妥的学术污点。
但也有人买账:仅2023年,就有20多名中国人当选该院“外籍院士”,其中有高校学者,也有某些公司创始人。
这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到底啥来头?其“院士”含金量究竟几何?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表示,在一些西方国家,你可以随便注册一个组织,原则上叫什么都可以。这个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确实存在,但不是官方主办;法律层面很难说他们评出的院士是假的,但其学术地位跟我们熟悉的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压根不是一码事。
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,掏钱买这种“洋院士”的帽子有啥用?
有高校学者称,在国内评上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难度很大,搞个“洋院士”当当,说不定对学术地位也有“助益”。有的地方或机构不明真相,还把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作为项目申报条件之一,变相为它站了台。
就这样,在多方需求刺激下,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们利用中外信息差,把院士头衔做成了生意。
此类事其实由来已久。岛妹采访的中部省份一位青年高校教师表示,在硕博扩招的大背景下,各种论文、项目满天飞,而在现行评价体系下,论文、项目大家都有渠道,因此“头衔”就成了学术评价的新赛道。这些“野鸡机构”之所以吃得开,也是看到市场上强烈的“评价需求”。
“我自己知道的一些英文期刊就是华人创办的,只要花2万多元,就能发一篇烂大街的‘水稿’。论文质量不要紧,关键是发了,对自己职称评定和未来申报项目有好处。”该教师透露。
中国科协曾发文称,评价体系过分强调论文数量与影响力,难免忽视质量和创新;科研竞争激烈,导致科学家过度关注外在指标、忽视科研初心;机构资源分配不均,使科学家无法专注于真正感兴趣的领域——这些都是科技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。
做科研是长跑,不求真务实做不长远。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被打假是个契机,就应该清理一下某些人履历、头衔上的“野鸡大学”“山寨光环”,让评价科研工作者成果的机制更加公平合理。
当然,这也不仅是学术圈的事。早些年,有企业界人士宣传自己的“海外博士”身份,标榜“我的成功可以复制”,结果被发现是个“野鸡学历”,大家调侃“你的学历可以复印”。近些年,有90后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,号称“将传统中医推向了有数字和算法的新高度”云云,唬人的大话背后,实际上算的还是自己的生意经。
对这类做法,社会各界都有监督的眼睛,该打假打假,该泼冷水泼冷水。不管是做科研还是做企业,丢了求真务实,不可能行稳致远;一味投机钻营,“洋帽”迟早变洋相。
猜你喜欢
顾家家居最新公告: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10派139元 股权登记日为6月6日
方正富邦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汤戈:结构性行情概率大 看好三大板块
王健林:还过个屁年
基地锦标集团(08460HK)拟增加法定股本后按1供3进行供股
哈里王子现身机场,紧急回国陪伴查尔斯,暗示着国王病情的严重性
大港股份(002077SZ):公司及子公司未涉及液冷技术或项目
百奥泰(688177)1月3日主力资金净买入61927万元
2024年3月3日嘉善绿洲市场建设有限公司价格行情
股票行情快报:华力创通(300045)3月8日主力资金净买入284085万元
锐叔论市 又到方向选择时,何去何从?
华泰证券:推荐景气上升的集运、出海、铁路散改集 配置港股高股息
英华特新注册《英华特冷冻冷藏主控板软件V10》项目的软件著作权
越秀地产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:营收同比上升101%
理想汽车7月交付51000辆 创月交付量历史新高
航天彩虹(002389)8月16日主力资金净卖出211990万元
深天马A(000050SZ):目前公司柔性OLED手机业务实现国内品牌客户全覆盖
9月5日广合科技涨629%,东财芯片A基金重仓该股
热水器零冷水功能存在感越来越低:份额创4年最低
图解郑中设计中报: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95561%
“无人农场服务乡村振兴”现场会在河源举行